导语:“再让我做20年的孵化器我也愿意。”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李军在北航天汇孵化器20周年活动时感慨道。 北航天汇孵化器是全国第一家采用公司制成立的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200家,种子投资累计超过两千万元。李军透露,去年年底天汇融资六千万元,使...
“再让我做20年的孵化器我也愿意。”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李军在北航天汇孵化器20周年活动时感慨道。
北航天汇孵化器是全国第一家采用公司制成立的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200家,种子投资累计超过两千万元。李军透露,去年年底天汇融资六千万元,使得公司的国有股权从原来100%降到了50%以内,为后续孵化器的发展开拓了辉煌的道路。
李军介绍,未来天汇要打造汇创模式,打造汇创云服务平台,要把资金、项目、管理集中起来,以孵化、加速为核心,通过投资、运营、服务形成相辅相成的生态链条。
深耕两大双创服务平台,一个是汇创业,一个是汇创营,从提供基础到专业的双创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汇创云服务平台,更多地积淀产业需求,获取创业群体的信息,通过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和支持,使它形成天汇的在投企业。通过汇创业平台,筛选更好的项目进入汇创营,通过汇创投的机制使进入到汇创营的企业进行产业加速。
李军透露,不久将正式发布汇创云服务平台。作为孵化器下一步的展望,天汇将以投融资为核心价值,面向定向垂直孵化,完善创投服务体系,构建全智能型孵化器运营模式。
以下为创头条整理的李军演讲实录:
很开心,20年的艰辛历程走过来确实不太容易,刚才梅总讲了大半辈子献给孵化器,再让我做20年的孵化器我也愿意,我非常乐意把我的一生放在孵化器事业上,我们火炬孵化器处的峰海处长肯定特别开心。
首先感谢这么多年陪伴我们北航天汇走过来的所有领导,包括我们的员工,今天特别开心我们天汇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员工都回来了,也都回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成就。
今天把我们孵化器北航天汇20年走过的历程跟大家念叨念叨,把我们后面想要做的跟大家展望一下,共同分享孵化器这项事业,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多给我们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北航天汇孵化器是全国第一家采用了孵化器公司的机制成立的,严格意义上我们是1997年北京市科委和北航共建的北航孵化器,我们在1999年4月份成立了一个孵化器公司,我们这个公司成立了20年采用的是国有全资北航控股的体制。
在去年年底我们完成了孵化器20年第一步,我们去年年底成功融资六千万,使得我们孵化器公司的国有股权从原来100%降到了50%以内,这样我们为后续孵化器的发展开拓了辉煌前景的道路。
我们北航天汇孵化器还是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现在非常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行业,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领域我们逐渐形成了垂直领域的产业聚集,通过我们现在讲的从众创到孵化到加速全链条孵化体系和孵化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服务。
回想北航天汇,我想把我们北航天汇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天汇1.0版本,当年我们从1997年至2003年,探索依托高校资源,成果转化的服务模式。
1998年至1999年,当时还没有成立公司的这段期间,推动了学校几个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比如说新型工业棒材打捆包装机器人,这个项目在唐山公司、钢铁行业已经销售了近千台机器人。
第二个就是废旧电器线路板回收利用,1998年孵化器没有弄到钱的时候,弄了一个激光融的项目,过了十五年这个项目成为国家发明的点,是太合光激光3D打印,这个我们跟杨老师一块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也做了产业化的项目化支持,联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1999年我们孵化器公司成立之后同步成长起来的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航空飞体行业的领头羊,我们投资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是百倍的了。2000年北航天汇孵化器就被评为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3年我本人也获得了火炬十五周年的先进个人。
2004年至2010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北航天汇以增值服务为主的生存之道,我们探讨过孵化器到底怎么发展,孵化器是不是要变成盈利的孵化器。
在这个阶段,我们北航孵化器的路子是举步维艰,我们没有房产,没有房租收入,只有靠对企业的服务来争取到、赚到我们养人的成本。
当年特别羡慕清华,清华启迪孵化器当时还在学院大厦,他的房东收入作为孵化器的收入,挣了钱以后可以用他多余的钱去做投资,特别羡慕罗茁,罗茁从2006年特别高尚孵化器的人变成了投资人,但是投资人做的非常成功。
我们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服务成果转化平台,在这个阶段为在投企业争取到百项项目支持,金额超过五千万元,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尝试着建立自己的种子基金,尝试投资一些我们认为非常不错的企业。
可喜的是我们在2004年被评了国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也就是国家孵化器,在2003年在中关村管委会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北航留学生创业园,刚才跟夏博士还在讲,回想已经16年过去了,也做了十佳留学人员创业园。
2010年率先成立北航的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在学生创业领域我们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到这个时候已经累计孵化企业超过三百家,管理企业所占的面积超过两万多平米。
从2011年开始到2018年我们北航天汇进入到3.0时代,3.0时代形成了自身特色,首先我们要抓源头,以学校实验室,学校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挖掘项目,来对接我们的产业资源,来得到我们更好的能落地的项目。
同时我们促进了学校老师、在读老师、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效利用学校合作的有利条件,发挥科技政策与技术经济的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重点就是提升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科技双创服务能力,同时完善我们的服务+投资的双创模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挖掘了学校超过70个实验室团队的项目,在这里边我们转化了学校成果和大学生项目超过了150个,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200家,种子资金累计投资超过两千万,在其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不一一赘述了。
随着孵化器20年的发展,而且我们的体制机制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利用北航科技园现有的发展未来如何做。
我们讲科技园和孵化器是不可分割的,科技园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载体,提供了更多的产业集群,而孵化器未来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我们会更精耕细作,把我们20年的管理经验,把我们现有的资源对接到小微企业当中,使他们迅速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讨论提出了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要打出汇创模式,要打造汇创云服务平台,在这当中三项重点工作,要把资金、项目、管理集中起来,以孵化、加速为核心,通过投资、运营、服务三大规模形成相辅相成的生态链条。
在投资当中启迪,包括现在的罗茁总这一块是我们的榜样,建立孵化加速投资基金,建立孵化跟投基金以及垂直的孵化种子基金。
完成小企业和学校师生项目的服务,从师生运营从产业需求为导向倒推进行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同时优化空间载体功能,专注垂直领域产业聚集。
海淀区提出了概念验证计划,要结合海淀区的概念验证计划,接盘海淀概念验证计划,具有国内领先性的成果最后能产业化落地。
在服务深耕两大双创服务平台,一个是汇创业,一个是汇创营,从提供基础普及到专业的双创专业服务体系,使得我们双创有更好的体系。
这个是我们的路径图,一方面通过汇创云服务平台,更多地积淀我们的产业需求,获取我们创业群体的信息,通过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和支持,使它形成我们的在投企业。通过汇创业的平台,筛选我们更好的项目进入我们的汇创营,通过汇创投的机制使得进入到汇创营的企业进行产业加速。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我们这几年特别热的主题,通过大数据,通过云服务,通过人工智能的实现,我想我们孵化的功能也会从我们原有的硬载体真正变成区域规划。
我们这次会议要推出汇创云的服务平台,由于技术上的工作现在还在进一步的深耕细作,不久的将来,两个月至三个月会正式发布汇创云的平台。
把我们二十年管理的经验,把我们对企业服务的职能和理念以及各种对创业企业的资源,在这个平台上,为全国更多的创业企业进行服务,能为科技服务业提供更好的资源。
作为孵化器下一步的展望,我们要以投融资为核心价值,面向定向垂直孵化,完善创投服务体系,构建全智能型孵化器运营模式。
最后还是要感谢,首先感谢把我带进孵化器的北京市科委,如果没有北京市科委我今天还在学校的科技处、科技开发部来做我当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第二个感谢火炬中心,火炬中心在2005年成立了第一个孵化器处,使得我们全国孵化器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指导单位。
要感谢中关村,感谢中关村当年为我们在2003年发了一个孵化器创业园,感谢海淀,感谢给了我们作为孵化器最好的环境和条件,几次的采访我都讲,中关村虽然成本很高,人员成本房租成本,但是我们的创业投资环境是最好的,我们有源源不断的项目,有源源不断的想创业的人员,同时也有像罗茁总这样一批专注于天使投资的创业投资家们。
还要感谢一路走来的大学科技园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很不容易取得今天的成绩和成果,也体现了我们辛勤的汗水,我也要感谢我们孵化器的同仁一起走过20年的同仁,我走过了这20年,未来20年是像80后像曹总这样的新生代再展现辉煌的20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