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1月26日上午,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启动发布会在福州召开。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数字化领域顶级公司和机构的产、学、研各界专家,围绕“数字·创新·升级”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他们认为,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数据将成为...
11月26日上午,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启动发布会在福州召开。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数字化领域顶级公司和机构的产、学、研各界专家,围绕“数字·创新·升级”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他们认为,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数据将成为生产要素,推动整个产业发生变化,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城市治理、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数字经济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但也同时面临着一些转型痛点和安全威胁。
本次圆桌论坛由创头条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茂达主持展开,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有政,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新飞,华为云Marketing与销售副总裁陈亮受邀参加。
以下为圆桌论坛主要观点实录(根据原意略作删减):
主持人李茂达:
大家好,非常荣幸担任圆桌环节的主持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全国数字化领域里面顶级公司和机构的大咖们,希望一会儿他们的分享,能够给我们带来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数字化发展我们关心什么呢?我相信几位都有很深的思考。这几年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热的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直接带动了新一轮的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我们看到很多新的现象,也会有很多新的困惑,我相信这里面都有背后的产业逻辑和产业趋势。我们希望跟几位专家请教,你们对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怎么看,认为哪些领域里面更具有创新的机会?
王有政:
关于数字化我觉得有两种理解,一种狭义上从信息的角度来说,数字化仅仅是信息化里面的一个子浪潮,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一直到智能化。广义来说,现在的数字化实际上是从整个工业、产业的角度,对新的产业所有信息化技术的赋能。这样一种赋能下,首先数据要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它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变化。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就像原料一样,或者像人体里面的血管一样,运送血液到人体的各个部分,提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二个它可能会全方位地改变现有的实体产业,会带来很多有特色的模式,比如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比如整个平台化的趋势。当然我觉得数字化还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会数字化一切。
从这个趋势来看,我感觉有很多新的增长点。从医疗角度上来看,我们的传统医疗技术面临很多的挑战,这种挑战可能会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得到很大的解放或是改善。在工业、农业、能源等领域,数字化都能带来全新的变革。
何昌垂: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未来学家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谈到,信息化是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动力。经过这70年的变化,实际上在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中,数字化浪潮正在推动着人类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和速度改变着生产和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迅猛发展,数字化驱动产能转换不是润物无声的,是雷霆万钧的。在这种状况下,谁抓住了数字化浪潮的发展机遇,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处在不败之地。
但是无限机遇面前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在发展过程中是必须看清楚的。首先我非常同意数字化已是一个生产力的驱动力。第二个,现在一种非常新的提法,数据就是生产资源。以前我们把生产资源说成是劳动力、资本、技术,实际上数据现在更是。第三方面,数字化所提供的机遇是可以分享的,而且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分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享尽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全面应对数字化所带给我们的挑战。换句话说,国际的合作以及我们产、学、研、用的整合合作是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
李茂达:
您会对哪一个领域更关注?
何昌垂:我是搞遥感、搞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在全球的政府及治理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对电子政务以及数字技术在自然资源、生态、农业里面的应用更关注。
我最近谈到数字农业这个问题,“智慧不智慧全看农民会不会”,我觉得这个很关键,你在科学院所里面搞出一些顶尖的东西,可是企业和普通民众用不上,再智慧也只在象牙塔里面。
在今后的数字中国建设中,如何推进电子政务以及智慧农业、智慧海洋方面的应用,有很多事可以做。
刘松:
有两个关健词希望留给大家,一个叫交叉红利,一个叫开放生态。2020年到2030年,对于中国来说有三个事情在继续,一个是继续改革开放,第二是内需的增长,第三个是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经济增长有一个最大的前提叫交叉红利,未来所有的发展不是在单一领域,而是在大交叉的背景下,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社会、产业、科学的深度融合。
我们分成几个简单的台阶,第一个台阶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数字化。第二个是产业升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助力十几个行业,包括水泥厂,光伏、汽车行业等,我们看到互联、生产车间借助算法提升它的公益参数,降低能耗,我们在工业里面做了很多兑补。农业里面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让智能手机变成有机农具,从田间地头用直播的方式把甜瓜的卖价提升。
在四中全会之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超级复杂的体系,城市是一个系统,人类已有的人工是无法治理好城市。怎么借助数据、算法,当然也要连接物联网和传感器设备,通过算法结合人类的知识去破解城市发展的问题。
新一轮的城镇化,本质上都是在数字化的应用。土地、环境、农作物的生长、道路的评价,还有今天的遥感器,与整个算法技术的交叉,在中国都是潜力巨大的。
这是等待爆发的普适性的东西,技术已经到了极低层面,可以事无巨细地服务。
最后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是科研本身,科学家们有接近50%的科学家们在研制下一轮的药品基因的疗法、新材料的合成、化学合成的过程里面,结合数据和算法,这是人类生产力更基本的提升。但在过去几十年里,除了极少数的学科,大多数的人类专业知识其实是趋于平缓的,比如高校里面冶炼技术已经不开新课了,怎么利用数据和算法再度激发人类在科研、生产力最基本的创新?我参加了很多科学家的会议,科学家是目前所有群体里面,最少同每天用WIFI的年轻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协作的群体,而互联网当年的产生就是因为科学家没有交流。
何新飞:
我从1999年开始一直在做网络安全,做了有20年的时间,对于数字经济,我的观点是再高的经济发展也要踩踩刹车。
2016年中国的GDP是90万亿,数字经济大概在31.4万亿左右,也就意味着数字经济占了整个国家GDP的34.8%。在2018年,6.6%的增幅里面67%是由数字经济创造的,应该说数字经济是我们新引擎、新动能,也是新发展的核心动能。但我想提醒的是,大家知道资产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安全,如果这些数字经济它的安全保障不是由我们来做的,或者没有安全保障,就像一个车可以无限制加速,你不会刹车,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风险。
所以在谈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有一个安全意识。2015年到2019年,奇安信集团人数从700人增长到近8000人,规模已达全球第3,人数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需求是同比例的关系,经济增长一定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也是安全的保障,网络安全将会在数字经济里面成为增速非常高的一个亮点。
所以我认为网络安全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一极,这一极是不可或缺的。别的地方怎么创新,安全都是基础,都是底座,都是关键。
李茂达:
安全其实在整个的数字经济生态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奇安信公司也享受了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有请华为的陈总。
陈亮:
如果要实现我们的数字经济,归根到底还是要聚焦在企业的数字化,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字化,包括行业的数字化以及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数字化。
对于数字化,我个人有三个理解。第一个是信息化,由人掌握的数据变成由信息化掌握的系统的数据。第二是大数据,需要把已经存储的数据,包括视频以及以前没有形成的数据结构化,把它做抽取。第三是智能化,就是企业以及行业到底如何真正结合自己的商用场景,使用这些数据做商业决策或者提升它的生长或者销售效率。
这波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实际上也得益于我们底层算力的推进,机器去代替复杂的人脑计算变得越来越有可能。人工智能的芯片,包括量子计算,会真正把我们基于数字的决策以及基于数字的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推向另外一个高潮。
而讲到企业的数字化、行业的数字化,实际上企业自身真正去寻这些技术的时候又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营销等具体怎么去使用这些技术,怎么用大数据,华为公司实际上也是非常困惑的。我们本身在这上面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每个企业可能都希望自己能够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扩大销售收入,但是怎么样把这些技术跟它的业务场景有效地做结合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痛点。
华为公司本身在做公有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本身有一些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的就是把企业数字化,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每一个企业以及每一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