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至少持续到明年两会后,主要看整个经济是否好转。 作者 | 沉舟 “近期科创板部分企业的IPO数量和节奏确实被暂缓了。”一投行人士告诉创头条。 “这种感觉已经有2个月了”,一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员感慨。 由此,市场亦开始热...
至少持续到明年两会后,主要看整个经济是否好转。
作者 | 沉舟
“近期科创板部分企业的IPO数量和节奏确实被暂缓了。”一投行人士告诉创头条。
“这种感觉已经有2个月了”,一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员感慨。
由此,市场亦开始热议,科创板的大年刚开启,IPO就已收紧?资本市场或将再现“堰塞湖”现象?
针对IPO节奏的放缓,监管部门给出了回应。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回应媒体称,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近期部分企业IPO被暂缓,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
不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创头条:“当然会否认,注册制原本就是要将主导权交给市场,现在监管有意放缓节奏,就等于宣告仍然是政府干预为主。”
《国际金融报》曾报道指出,一位上海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当前上会在审的项目特别多,三个月审核问询期后,有些企业被动撤回材料,没有明确标准,存在随意性较大问题。这容易造成中介机构、行政资源浪费,企业也表示“很受伤”。“全面注册制落地是大势所趋,更多的企业‘涌入’申请上市,上述问题应当有所解决。但是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没有要求,应当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
创头条发现,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上总项目已经达到496家。具体来看,6月—9月这4个月核发数量偏多,共计204家。之后略有下降,10月和11月科创板企业核发家数分别为5家、12家。12月的9个交易日里,科创板企业核发家数为6家。
图片来源:上交所
另一方面,创头条还统计,仅今年四季度科创板在IPO过程中出现终止审核情况的企业就达到21家,占到全部总数的37.5% 。
各项指标显示,目前科创板新股IPO数量和节奏确实在放缓。
不过,对于IPO审核趋严的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表示,并非交易所审核趋严,而是企业自身质地存在问题。
他表示,科创板实施注册制以来,存在一些企业本身并不完全符合板块上市条件,或未做足上市充分准备“抢跑”的情况,在审核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也有一些项目是投行没做好,投行项目组的执业水平不够或者执业效果不好,但因为注册制到来就加速了上报节奏”。
王骥跃还分析,还在于并不是简单的人手不够或者注册环节要争权。更多是监管层不希望破发出现,破发出现会干扰持续发行稳定性,舆论压力可能会太大,因此控制节奏。但其实没有破发的注册制,不能算是市场化成功的注册制。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又回到了市场与监管之间的博弈。
沈萌告诉创头条,很大原因是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目前经济不佳,大量注册制会造成对市场信心和资金的影响,监管有意放缓。毕竟经济不好,还有那么多企业等着IPO来圈钱,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是一种打击。”
对于上述情况会持续多久,沈萌亦表示,“可能要有一段时间,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两会后,主要看整个经济状况是否发生好转。”
上述种种表示,资本市场确实在注册环节出现了“堰塞湖”。
此前,2012年前后,股市行情低迷加之企业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彼时,直接导致了A股市场的IPO堰塞湖现象。从过往经验可以发现,消化IPO堰塞湖境遇,少则需要3年,多则需要5年。而在这3年或5年间,依然还有新的公司在排队上市。
实际上,IPO的速度放缓,相关产业链的机构将会面临的经营压力,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IPO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等将受到影响。
21世纪报道认为,对于企业IPO而言至关重要的券商投行部门,上市节奏的放缓并不是好事。“从统计数据来看,券商投行已为注册制所能带来的IPO大年储备了相当多的项目。除上述已申报IPO,但并未取得批文的800多家企业外,还有近2000家企业处于辅导阶段。”
不过,亦有券商人士告诉创头条,“IPO的节奏从来都不是匀速进行的,尤其是在季报、半年报、年报前后都是如此,只要保持常态化就可以。证券公司中,经纪业务、两融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都是多元化发展,投行只是其中一部分,IPO又是投行一部分,除了IPO,投行还有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等等,IPO节奏即便是放缓,只要不长时间停止,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顶多影响收入确认节奏。”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号:cz18510378718,关注吃穿行~
创头条(Ctoutiao.com)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