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创头条消息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据悉,碳排放配额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和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通过全...
创头条消息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据悉,碳排放配额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和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通过全国交易系统进行。目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预分配额已完成下发,涉及超2000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均超过40亿吨。
其实,早在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
截止到2021年6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试点的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市,中国的碳交易体系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交易体量和活跃度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年碳排放总量预计至少在70亿吨左右,涵盖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可达6000亿元。
碳交易市场,就是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