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低频O2O没有口碑是活不下去的。”
好奇心日报的记者唐云路去年进行了次宅家实验,发了篇《18天没出门,我如何试了103个应用,认识了95个陌生人》,432个小时内,记者用到了了69种不同的互联网到家服务。在详细记录列表里提到:
“Day 3:等等等啊等啊等:上门修手机:早餐佳;闪送;闪修侠;到家美食会;即买送;330.4 元”
上门修手机的部分,记者选择了正在帝都拓展生意的闪修侠,体验了1元上门的免费贴膜服务。文章是这样表述的:
“王师傅到达之后,速度飞快地贴了膜,还赠送了一根数据线和优惠劵。目前,他们处于推广阶段,每天在北京一共有 40-50 个上门体验的订单。服务结束之后,王师傅请我发一张朋友圈,方便他拍照存档。最后他拍下了我在@好奇心实验室 HackYourLife 上的微博截图。”
那是去年帝都的8月,闪修侠已经在北京经历了2个月的业务拓张。
闪修侠的节奏是2015年4月上线,5月份拿到米仓500万天使投资,10月到11月开始广州深圳上海的业务。截止到今年5月仍是5个城市。跟修机100等以圈地为乐的同行相比,速度太慢了?思达派约了创始人王源。
“你希望写哪个方向?”短暂寒暄之后,王源手撑着桌面,神色清晰地盯着我:“是这样的,我们最近在准备一系列的推广。”
王源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形,在三个顶角上写下所链接的三方:闪修侠、用户、工程师(手艺人)。试图跟我阐释清这样一个“非概念性”问题:如何在手机维修O2O里做到不烧钱不亏钱自盈利,还向前跑?
花了三十分钟阐释的几个用户需求越来越重的受力点【实惠、方便、品质】跳过,直接来看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去年一整年O2O都是烧钱的,闪修侠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儿是,手机维修这样一个低频的业务,靠补贴的形式来将用户圈进来但事实数据:目前中国17亿旧手机,每年综合20%的返修率。
这件事儿很大,但是这是一个偶发性的刚需。手机坏掉这件事儿是【一年一次甚至一年都没有一次】的发生频次,扩张到一个城市你就得让他盈利,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靠App下载量甚至日活来将这件事儿盘活。所以去年闪修侠就着重做了一个点:打造模型。
垂直O2O里有两个典型模式:
一是快速扩张方向的加盟模式;
二是重度的纯自营模式。
加盟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做标准输出但是没有办法去做有效监管。投入大量市场费用之后,需要维修的客户交由线下店来为用户服务,就算线上态度技能点爆表,等你实际到店仍旧可能面临的问题可能跟传统线下店一样尴尬:一口价800块你要不要修。
来一单宰一单不然没法儿活下去,传统维修店的惯有作态是房租逼仄下的当下行业问题。家电管家在14年15年的时候综合融了1000多万人民币,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到30多个城市之后,每个月在每个城市投入几十万的推广费用,但是这些B端跟公司关系是低粘性的,年底玩儿不下去的时候跟修哪儿合并了。
那么自营模式是唯一出路了?管控到位、服务质量、反馈时效、标准流程,所有加盟模式遇到的问题都听起来完美解决了。这时候问题来了:你能想象一家公司的未来养着1万个自有的维修工吗。自有的人员在没有订单的时候是靠补贴撑着,一个维修人员一个月的补贴额度控制在七八千的话怎么玩。
王源喝了口水说我们去年差点就死了,还好探索出第三种方式:
——即在不给补贴的情况下,手艺人你得让他赚钱和做有效管理。
手艺人不用去传统手机店上班,做共享经济,输出技能,平均分成在几十元人民币。保证一天一个人5单及以上。
不补贴就是要保证有效的人均产出,首先要想办法搞定一定单量。纯互联网的公司有App有流量,付费投广告可以得到可见的百万级增长。难道手机维修O2O要砸500万出去告诉大家我能修手机么?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具有冲动型消费价值的业务。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一家传统的公司。
那这时候订单增长量怎么来?
“低频O2O没有口碑是活不下去的。”平台细化到对整个人服务质量的监管控制,开发一套系统保证物料标识是一对一的管控,保证质量和正品。费用官网定价,维修过程做全程的视频监控。用户体验和维修体系的监管全部get到了。而这个口碑一旦做起来,会呈几何指数漂亮上升。
按照王源的说法,目前闪修侠平台工程师是零主动离职率。现在对于手艺人是基本分成,对于平台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闪修侠设定的两条路线是:
1.技术发展型路线,技术越来越精湛之后提高原有的分成比,随着口碑升量的过程,订单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效率的增加。
2.浸淫在这个行业的人才是最合适的管理层。可以成为城市分站的工程师管理、运营经理,城市或者区域经理。责任到人,责任到点。
结尾这么性感的地方,分享几种死法:
1.每个月花费数百万在线下媒体投放广告,转化率却收效甚微。
2.请明星代言。这里王源聊到的例子是:难道你是因为王祖蓝给饿了么代言广告才用饿了么的吗?那是不是美团应该请王祖蓝的妈来代言,“妈来了不要叫”?【啪啪啪,啊脸好疼】
3.打价格战。用户心理对于6S换屏的预期价位是多少?假如说180给你换个屏,你敢吗。
这些被王源描述为:“不痛不痒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根本不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得清楚我们是要什么的。服务好,客户为什么来。收入高,工程师为什么高。成本不变业务上涨的时候利润就出来了。生存、发展直至牛逼。”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覃晃晃,联系请戳:6461039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