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资本有冬天,但是创业是没有冬天的。
资本有冬天,但是创业是没有冬天的。
在资本寒冬的时候,杭州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推进创业。2015年,杭州创业项目共计1364个,年均增长率32.4%,其中503个项目获得融资,占比37%,与上海持平,高于深圳的31%,成为全国创业项目增长最快的城市。
杭州的创业活动非常活跃,据统计,2015年杭州全年1650场,日均为4.5场,同期北京日均11场,深圳日均4.6场,广州日均4场。
另据创头条(Ctoutiao.com)双创地图数据显示,浙江全省200多个众创空间,单杭州众创空间就达到了115个。其中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的35家,省级备案42家,市级认定的75家,累计入驻团队(项目)达1430个。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召开,“办好G20,当好东道主”的标语张贴在商场、工地围墙、火车站入口和高速路口上,骄傲地宣告这个城市的特有仪式感,其中“创新”成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首,也被视为和杭州如今打造的“双创”名片极为吻合。不仅如此,杭州近几年还将快速向“国际性会议城市”的前景靠拢:2014年APEC峰会、2015年全球金融年会、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2016年G20峰会,以及预计2022年召开的亚运会。
在经济上,2015年省会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以48316跟第二名46735的广州拉开差距;2014年杭州仅屈位于上海。定居杭州的富豪数量能到前五,某些年份跃居前三。阿里巴巴在2014年平均每天纳税3000多万,一年纳税109亿元,2015年纳税178亿元,较2014年实现同比63%的增长。
近几年政治和经济上的增长赋予杭州互联网创业更大发展空间,从过去的几近全民草根创业,到近年互联网领域的全新创业范式,阿里巴巴作为杭州创业环境的赢家,一直起着标杆性作用。
创业对于浙江人来说,已经是持续40年的故事,只不过由当时的收鸡毛擦皮鞋弹棉花,演变成互联网上的创业项目。天使湾庞小伟说:“阿里等巨头为杭州提供了充沛的人才和财富榜样,况且这里还有浙商创业传统和充裕的民间资本。”杭州创业圈的故事,可以由创业资本积累说开:
一是浙商的创业文化传承。创业基因一直存在于浙江文化里,“浙商”是近代崛起的地域性商帮,近现代浙商依赖于资本运作和经理人制度来发展贸易,和金融业关系紧密。这使得杭州在地域上靠近金融之都上海的同时,热衷于打造理财类App,比如挖财、盈盈理财等。在艾瑞咨询对国内生活理财类App的综合排名报告中,排前6名的App,有4款来自杭州公司。
而当代的浙江民营企业更多地是基于手艺人和小商品工艺传统起家,浙江的地域品牌大多是商品集散平台,如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绍兴的中国纺织城、萧山的中国花木城……20世纪末,浙商明显的家族特征逐渐向规范化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靠拢。
“靠拢”和规范化倾向集聚表现为企业家们对上市融资和资本运作的痴迷:近年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杭州上榜的民企数量排列第一。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京沪深。
在杭州滨江不足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30多家上市公司。阿里总部之外,有士兰微电子、恒生电子、信雅达等一批高新电子产业,以及智慧安防国内前三强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
浙江民间融资体系的发达,使得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个人,在近年互联网创业中担当了早期投资者的角色,给予定量的资本支持。浙江在长期贸易中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宽容的市场开放度,也使得阿里巴巴互联网交易这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在21世纪初没有受到过多阻力。
二是创业资源的积淀。杭州目前主要的早期投资机构有阿里资本、经纬中国(杭州)、阿米巴资本、IDG资本(杭州)、传媒梦工厂创投、米仓资本、盈动投资、曲速资本、迭代资本……截止目前,驻地杭州的有数十家投资机构,其中十大知名风投机构中有接近一半在杭州有驻地。
杭州2015年前的不少好项目,大都是外地VC机构主投的天使或者A轮。创业项目的过于火热使得本地投资机构没法儿切实满足杭州创业者的融资需求,外来大佬的入驻应景。
三是阿里巴巴的开枝散叶。从2013年7月市场揣测阿里聘请高盛做上市保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开始,到2014年3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不吝啬股票的阿里帝国迎来了短时间内最为密集的一次离职潮。界面在报道中称离职人员主要分布在中层,占比20%至30%。
在纷纷跳海创业的另一面,不少离职的阿里人通过股票收益带来的财富增值,成为小型的个人投资者,在2014到2016年间以资本入股的方式参投了不少初创项目。更有阿里巴巴合伙人基金来做规模化标准化运作。
在杭州有几大创业群体,分别以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命名,几大群体一直享有杭州创业“新四军”之美称。其中,又以阿里系发展最为快速,表现最为抢眼。
蔡文胜在去年做了一次“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创业机会”的分享,其中提到:“杭州为什么会出马云和阿里巴巴?可以说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也可以说是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和马云。”
1999年阿里巴巴拿到第一笔融资的时候,马云将国内总部由杭州湖畔家园搬迁到上海,不久后又折回了杭州,他在某次演讲中说:“在淮海路租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结果一年时间,特别累心,招人也招不到。”
10年前主要以国企和外企在支撑着城市经济运转的上海,难以契合阿里服务的中小企业对象定位。
而在过去16年里,BAT逐步成长为互联网领域的三大巨头,辐射圈的日渐庞大伴随着离职员工数量的逐步攀升。
这群在天朝一线互联网氛围中浸淫出来的兵种,快速演化成了创业领域的多股新生势力。企业的高度,往往由创始人的高度所决定。2014年,马云称阿里巴巴成立的近15年间离职校友数量4万多。阿里系的创业者甚至能得到阿里给予的资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资源,并有不少项目能获得阿里入股。
阿里人出来后被认可的所有价值,基本是阿里赋予的。在2015年资本迷信“BAT创业者”的时间段,一般只需M4或者P8级别以上的再创业,拿到几百上千万的天使投资并没有什么阻力。离职后阿里人大多秉承了原有的阿里文化,对于阿里普遍有不弱的归属感,上海有“阿里帮”,杭州有“前橙会”。阿里为离职员工保留工号、互称“校友”。
今年年初,阿里校友创业服务平台“初橙”发布了“2015阿里校友琅琊榜”,榜单共收录了324家正常运营中的阿里校友创业项目,2015年,阿里有明确融资额的创业项目有211个,可统计的融资额高达468.91亿元,如果计入未透露具体融资金额的100多个创业项目,榜单内企业最新一轮融资的总额将超过500亿元,总估值也超过5000亿元。
从行业集中度和地域集中度来看,阿里校友创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生活消费、电子硬件等10多个领域。其中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生活消费领域内最为集中。
而创业的另一股势力,大多集聚在浙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是国家首批15个大学试点园之一。2013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率高达4.16%,位居全国高校首位。这是“阿里系”之外的“浙大系”。
《浙江大学创业创投白皮书》中显示,在A股上市公司曾担任和现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浙江校友有101名,涉及上市公司88家,这些公司分布在13个省市,遍布26个行业。现任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77人,平均年龄49.6岁,共管理公司71家,管理市值8540.18亿。
杭州政府的大力度政策扶持是互联网创业火热的重要原因。
杭州2014年底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初出台号称全国领先的“人才新政27条”,其中特别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规定来杭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经评审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资助;领军型团队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
新政同时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成长型大学生创业基金。杭州截至2015年底,杭州全市依照新政共分类认定人才1034名,发放人才创新创业资助1.4亿元,资助培养高技能人才7258名。
在作为承担创业公司基础办公、辅导、资源对接、孵化等使命的众创空间,也发展十分快速。2015年,杭州众创空间入编在册的众创空间已经达到了99家,到了2016年增长到了115间,主要分布在西湖、滨江、余杭等区。这些众创空间容纳了1430个创业团队(占到杭州创业团队总量的超过80%以上),已经成为杭州双创的主力发动机。不仅如此,众创空间还设立或整合的基金达到98个,资金总规模72亿元。
百度在杭首家分公司以及腾讯创业基地(杭州)在西溪湿地附近驻地;滨江有阿里总部、网易研发中心;杭城西南,富阳东洲新区有京东投资13亿元的电商产业园。青创迭代、123茶楼、福云创咖、楼友会、江南1535茶馆等杭州本土的创业聚集地分布在西湖区、滨江区等区域。
从入住价格上,杭州的众创空间大多实行入驻免费制,收取均摊能耗费用,价格维持在300—800/人/月,其中余杭梦想小镇的收费大多在300—450元/人/月的标准。拎包客对外收取每人每月200元的能耗费。
在2015年底的时候杭州拿到国务院正式批复,开始建设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园区之后的第十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等产业在国际国内都打造领先优势,向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迈进。
综上,杭州创投圈生态早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闭环链条。政府的高度扶持催生出一批最大让利于创业者的创投服务机构,在资金、手续流程和导师资源对接方面给予初创企业便利性条件。
以梦想小镇为例,浙江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已经成了杭州新批次的旅游景点。而梦想小镇的集群式孵化器在做好相应基础服务的同时,各团队也在做硬件和服务方面的不断优化,力求在同质化+地域集中的大环境下,打出孵化器的品牌知名度。比如,位于梦想小镇的蜂巢孵化器主打“孵化率”,截至目前,入孵的团队获得下一轮融资成功率达到了50%,蜂巢孵化器也是前往梦想小镇取经的各地访客交流学习必去之地。
除了梦想小镇,杭州类似这样的创业创新平台还有云栖小镇、基金小镇、硅谷小镇、智慧特色小镇、跨贸小镇、运河财富小镇、物联网小镇……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共有省级特色小镇19个。
在2014年到2016年间,这些众创空间、创投服务机构承担了杭州“创业后方供给基地”的角色,比如腾讯众创空间(杭州站)累计实现孵化32个,有22个项目完成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青创迭代入孵团队有40%的创业企业获得了天使投资,并走出米庄理财(估值70亿),洽客等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包括天使湾在内数量众多的早期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高密度聚集,也为杭州初创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2016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阿里发布了《2015—2016阿里云创新研究报告》,依照由云服务投资、云计算力、大数据、云应用创新、云应用需求5个指数构成的“中国云栖指数”,推出2015年度TOP10“中国云创城市”,前五依次为云栖指数100的北京、56.22的上海、42.13的杭州、39.94的深圳以及25.72的广州。
14个不同行业的TOP5“中国云创城市榜”中,杭州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云创城市。
作为行政级别上的二线城市,杭州在创业城市排名上,被反反复复卡在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之间,大有赶超广州深圳之势。
但是,如果杭州不止满足于成为二线创业的领军城市,想要成为天堂硅谷的话,那么杭州就必须要破解突破以下4重障碍:
1.人才关
相对于北上广的高校林立,以学术性立世的浙江大学难以支撑起创业市场庞大的人才需求。阿里和网易在杭州的驻扎无形中拉高了人才成本,而杭州相较北上广深而言,知名高校的数量稀少导致“人才贫瘠的土壤”。除了源源不断涌入涌出的阿里人,并没有充足的后备军,这使得各个创业公司在本土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薪资来纳才,可能要前往隔壁的上海去挖掘精英。
2.信息服务关
针对创业创新的媒体资源稀缺,可能和杭州人慢调性的生活节奏有关。在杭州大众视野中出现最多的是线下起家,现在正做着新媒体融入尝试的一批,比如《钱江晚报》、《杭州日报》,而针对创业创新报道的媒体,在杭州本地的新媒体寥寥无几,除了B12在杭州创业圈具有较高知名度,大多为知名创投媒体设立的分站。相比于聚集了钛媒体、虎嗅、创头条、36Kr、i黑马等大量知名媒体的北京,甚至广沪深,杭州的创业媒体资源都显得并不那么好看。
3.格局关
城市体量和格局过小,国际化程度和视野不够。行政级别上的二线只是人为划分,但是在综合考量因素上,杭州对于本地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座围城。杭州800多万的常驻人口和接近17万的城市面积,所能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有限的,即使是资本和创业者不断涌入的今天,项目大多数情况也只能拿“小而美”来讲故事。
4.心态关
创业者过于依赖于原有圈子,潜意识更倾向于寄生成熟化体系。大多能被提及的创始团队,生于内部流程严格化的阿里,相比于每天诞生奇奇怪怪创业想法的帝都,创业者们的思维更为求稳和受限,思维指导下的行为也更为谨慎,这是大规模体量的公司带来的双面。
本文转载自创头条(Ctoutiao.com),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为创头条独家调查报道,来自创头条调研团队,更多细节请联络:caixiaoyue@startup-partner.com
雪山会
雪山会,是一个分享赚钱路子和实战案例的互助商会。如果想在人生路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朋友,欢迎加入。添加管理员qq微信:445178978。微信公众号:雪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