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法 > “科技巨婴”之死:盘点2017年那些“阵亡”创业公司的“死因”

“科技巨婴”之死:盘点2017年那些“阵亡”创业公司的“死因”

导语:创业公司倒掉是常态,因为当下的商业社会基本是饱和的,如果你没有取代别人,就会挑战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这说明之前构建的逻辑并不完整,没能让社会认可。你可能确实有一个地方比过去的构想好,但是你并没有实现。 目前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死去”创...

创业公司倒掉是常态,因为当下的商业社会基本是饱和的,如果你没有取代别人,就会挑战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这说明之前构建的逻辑并不完整,没能让社会认可。你可能确实有一个地方比过去的构想好,但是你并没有实现。

目前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死去”创业公司的评论,让我来总结的话,我觉得2017年死去的都是“科技巨婴”。

所谓科技巨婴就是自身并没有长大,但是在资本的催熟下,变得规模很大但心智不成熟的“初创企业”。资金掩盖了问题,创业企业看似快速发展,但最后反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资本能做的只是加速或者放大,不可能解决初创企业的发展问题。那么如果投资人和创业者过于看重融资环节,就会催生出一堆科技巨婴。

1、模式之死:没想清楚模式

一旦变成了科技巨婴就更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更快的跑下去:跑到死或者跑死其他对手。

“科技巨婴”多是模式创新,也就是说,大多模式缺乏足够的技术门槛,依靠资金拼刺刀。最典型的就是共享单车和共享经济。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你也可以出资建一个共享单车。那么这个价值在哪里呢?

共享经济属于典型的规模不经济。因为共享经济原本就是长尾市场,通过共享解决问题。以单车为例,10000人有需求,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能够满足共享单车自我循环的单车大概是100辆。这样才能让单车一天的使用率在10次以上,同时可以确保单车在任何时候都有需求。如果数量太低虽然赚钱但是总数不够。如果数量太高每天单车使用率大幅下降,而且因为无法自我循环——所谓自我循环就是这些需求会集中在几个固定的点,比如地铁站,这样为了达到使用率,就必须不断的把自行车运到地铁站。这个需求有没有?有的,但是这样做了,虽然用户会喜欢,但其自身的模式就不成立了。所以这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但是我们现在的创业者一拥而上,变成了规模不经济。这些企业能幸存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风投。而风投投资是有安全边际的。如果你没能数一数二,那就必须要卖给数一数二。

可问题在于,数一数二也没有规模下的新模式。他们的投资人也承认目前没有想好模式。那为什么获得了大量融资呢?我认为腾讯和阿里的背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他们之所以背书,是因为他们希望共享单车能够解决线下支付、在线信用等方面的营销、推广。之前滴滴对于他们线下支付业务的推动,比任何营销推广都有效,可以说投资是非常值得的。现在大家走到哪都不用带现金,应该就是当时那一拨带来的最大的效果。但很难说这个投资是因为他们非常好的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前景。

共享充电、共享汽车就更是如此了。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如果是汽车厂商的话,可以利用闲置资产,同时做品牌宣传,怎么看都是用户的长尾效应和公司的闲置资源结合带来的双赢。但如果第三方创业这个模式就很难成立,比如友友用车的倒闭。

共享.png

琴行.png

随着科技巨头们在线下支付、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成熟,他们将不再进行“精准营销式的投资”,这种没有护城河的低端颠覆比此前更快的遭遇到了瓶颈。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在2017年死亡主要来自于此。此外,区块链等行业全新的虚拟币也基本属于这个范畴里。

上述内容都是融资规模和融资速度超过了初创企业正常发展的速度,所以基本上倒闭的初创企业都是在不适当的时候融到更多资金的“科技巨婴”,倒掉也比较正常;不正常的是,每一次都会重复类似的故事。

还有一种是模式不符合法律规定,黄赌毒都很容易上瘾很容易赚钱但却是违法的,比如网易一元夺宝,比如现金贷。这也是模式出了问题,最终导致倒闭或者关门。

2、品控之死:没把正确模式落地

品控就是通过各种监控、监管和审核流程,确保公司的一切都按照既有模式运转。因为资金有限,也因为拼速度,很多初创企业在早期品控上都很缺乏。

实际上,因为传统企业在品控等方面投入比较重,互联网企业在品控上省下来成本,就可以叫板传统企业,这一点在过去并不鲜见。例如,传统的餐厅需要多重品控措施把关,但互联网餐饮比如“回家吃饭”对此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控制,那么其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相对传统餐厅也就有了竞争力。

缺乏品控会导致后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2017年,美国匿名社交网络yik yak倒闭了,倒闭的原因是:无法控制上面的负面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比如,2017年星空琴行盲目扩张,最终死于融资不利、资金链锻炼,都是品质控制的问题。

比如外卖行业,如果确保整个链条全程可追溯,确保整个过程全程无误,那么付出的成本要比现在高很多。就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了。所以我们会先试错。但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即便试错后终于找到一个赚钱的模式,也会因为品控问题出现系统性风险。

同样,二手交易平台京东酷卖也是因为无法做好品质控制,导致模式出现漏洞这个原因关停的。

3、校正之死:故步自封一定会被淘汰

校正是持续的升级换代。曾经很牛,但在思想上稍微一犹豫就落后,或者在巨头进入前没有卖掉,最后就被巨头打败了。这种事也常有。比如倒闭的美国智能可穿戴设备Jawbone,智能手环。比如童装电商绿盒子等电商初创企业、比如周伯通招聘,祖上都曾经阔过,但是后来都没能做好升级校正,最终倒在了黎明之前。

根据赵博思的创业企业核心三要素来判断,除了管理等人为原因作死的,死去的初创企业都可以归纳为这三点没做好:模式、品控、校正

很多初创企业模式没有研究透就抢先上马,只要能买来流量,早期就能玩得转,但后续没有模式承接就会出问题。找到模式之后,还要通过品质控制等确保模式完美运转,否则也会被淘汰。最后,如果创业者沉迷于已有的模式和品控,不升级不校正的话,也会有被淘汰的风险。

根据创头条(Ctoutiao.com)作者的分析,2017年的死亡以“模式死亡”较多,大都拿到了早期融资,部分甚至拿到B轮甚至C轮,这说明资本过于浮躁,在少数未知领域盲目押注。培育出了一堆科技巨婴。这些巨婴一旦断奶或者出问题立刻就会死掉。现在有一些独角兽,但依然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他们之所以看起来活得很好,只是因为他们融到了足够多的钱。那么没能融到的就死掉了。——也就是说,这些领域原本就不应该有这些初创公司,但资本让他们活到了今天才死掉。

2018年,我觉得随着后续资金的冷静,创业会逐渐回到正轨上来。当然,科技巨婴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所以2018年的创业公司会更冷静,而且2018年,死亡率最高的,应该仍旧是2017年获得投资的这些企业。

本文首发创头条Ctoutiao.com),作者:赵博思,转载请标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创头条欢迎创投达人来稿,投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

点赞0
收藏17
赵欣
赵欣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