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部火炬中心孙启新:双创能成为破解东北铁锈困局的突破口么?

科技部火炬中心孙启新:双创能成为破解东北铁锈困局的突破口么?

导语:近几年来,唱衰东北似乎已蔚然成风!各类文章铺天盖地,从政府到产业甚至到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解构。“投资不过山海关”、“JQK”、“东北现象”“人口流失”等关于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专有名词层出不穷,在众口铄金之下,东北三省大有积重难返的既视感...

近几年来,唱衰东北似乎已蔚然成风!各类文章铺天盖地,从政府到产业甚至到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解构。“投资不过山海关”、“JQK”、“东北现象”“人口流失”等关于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专有名词层出不穷,在众口铄金之下,东北三省大有积重难返的既视感。

东北困境真的已成死局了吗?作者认为东北仍然充满希望,只要抓住中央大力推动双创的历史机遇,潜心笃志于自我救赎,满血复活指日可待。

一、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衰落了?

东北的“衰落”其实是较之东北解放后的强盛而言。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在建国后具备一定的现代工业基础,当时全国人力、财力、物力聚集于此,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1952~1978年东北三省GDP一直占到全国的14%左右,最高达到过18%,改革开放后之后逐年下降,到了2016年则降到7%,占比整整降低了一半(见下图)。

图片7.png

改革开放后的东北发展停滞了吗?答案当然不是。东北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在大部分时间内并非停滞或倒退,而是其他省市发展的比东北三省更好、更快,东北的发展却脱离了大部队。

拿着一手好牌的东北为什么会形成当前的局面?窃以为这里既有改革上进退维谷,也有地缘因素导致开放不力,还有地域文化与市场规则错位等方面的原因。

(一)锈蚀之痛

时代进步倒逼改革,改革必然产生阵痛,只不过在东北,短痛变为了长痛。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落寞,曾经繁荣的工业中心,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成为所谓的铁锈地带。

铁锈城市、铁锈地带的现象在世界上并不罕见,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北九州地区、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等地区都是世界上知名的铁锈地带。以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特征的铁锈地带转型是世界难题,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是铁锈地带的共同特征,全世界据查实现成功转型的铁锈城市除美国匹斯堡、德国德累斯顿、荷兰的埃因霍温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外,大部分的铁锈城市都在痛苦的挣扎中。

东北地区的大规模经济转轨开始于九十年代末期,实施了一段时间类似于当时全球流行的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但由于体制、机制、文化等方面原因,这次改革并没有明显促进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除了通化等个别城市),反而产生大量下岗职工并促动人口外流,社会反响巨大。之后实施的几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大量输血,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在民间资本积累不足且参与力度不大的情况下,仍然是计划色彩浓于市场的规律,导致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反复振兴却震而不兴,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去挽救上一轮的产业调整失误的死循环。所以但至今尚未完成“转型”,更难以言及“升级”。

(二)开放之窘

在改革不顺的情况下,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也举步维艰。黑吉两省看似沿“边”,实则无“贸”,整个东三省真正意义上对外开放的省份只有辽宁,真正对外开放的窗口只有不具备独特优势的大连。

地缘劣势限制了东北地的开放。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缘,北靠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小兴安岭),东临朝鲜(长白山脉),西靠内蒙古(大兴安岭),南边的燕山山脉仅为东北和内地留下一个陆路接口--山海关,在沿海地带仅有大连一个良港。改革开放之前的东北,由于具备领先于全国的工业基础,矿产资源丰富,虽然天气寒冷,但大量可开垦的黑土保障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加之当时与前苏联及北朝鲜紧密关系。在全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东北在区位和地缘上具备比较优势,全国的发展重心亦集中于此。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东北地区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走向逐渐开始不明朗。整体上看,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上基本被锁死,形成了仅有南部一个陆路一个海路两个出口的封闭系统。北面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本就是欠发达地区,商贸发展掣肘;东部的北朝鲜同样边贸不畅;西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是牧区和沙漠。距离障碍和辽宁省的屏障效应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阻隔于完全主系统之外,几乎完全成为封闭省份。

吉林省2016年的对外出口总额只有少的可怜的44亿美元,黑龙江省也仅50亿美元,辽宁省430亿美元,三省加到一起不足广东省的1/10,不足全国的1/30。对内商品交换上,在通辽划归内蒙之后,东北三省对内贸易运输真正的实现了对山海关唯一出入口的路径依赖。京沈高铁迟迟难以打通,山海关的瓶颈作用降低了东北地区与关内的能量交换速度,使得东北就像一根上了锈的内存一样与主系统接触不良,难以同步。

(三)营商文化之乏

东北的历史文化传承缺乏支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经过清朝200年的封禁,东北地域文化断了传承和记载,以逃荒为主北方汉族农民和以流放为主的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垦荒文化和流人文化,解放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建设形成了国企文化。几百年间,东北积淀下来的有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有流放士族的哀怨和不满,也有国有企业几十年形成的保守和官僚,就是缺少民间活跃的营商文化。

发展到极致的东北“找人儿”文化破坏了商业规则。依托“关系”这一特殊“契约”开展经济交易和维系社会交往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但是在东北将之发展到了极致,在商业领域甚至扭曲了市场规则。“找人儿”在东北很多地区已成为约定俗称的公序,大家共同遵守,老百姓对这种方式甚至予以默认,并身体力行。以能找到人儿为傲,心里托底,众人羡慕;找不到人儿为耻,自惭形秽,不放心,事情不敢办。所以东北的商业逻辑往往不是建立在契约之上,而是构建在“关系”模型中,而且对这种对关系的依赖程度达到一种耸人的地步,也造成很多东北商人发展思路首先是以“会来事儿”、“能找到人儿”来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而不是先去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不愿改变的老“国企”文化磨灭了创新创业激情。对曾经辉煌的怀念,以及对于过往在国企吃大锅饭的舒服日子的依赖,让不出头、不冒尖、等靠要、混日子成为计划经济留给东北的文化糟粕。改革开放40年之后,很多东北的大城市人至今仍然认为在不是国家供养的机构上班甚至都不叫正经工作,找对象都困难。在全国双创热潮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目前对于创新创业仍然处于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市场活力难以激发。

(四)三省之困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各有不同。整体问题是:经济活力不足,特别是人的活力不足;科研成果在本地难以转化,大量项目及人才外流;转型升级缓慢,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与外部能量交换滞缓,海陆出入口单一;核心城市成自南向北的线性排列,能量传导线性衰减,没有形成更有效率的网状布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东西走向的交通;营商文化积弱,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规则。

图片8.png

黑龙江省在大庆2000年左右开始逐渐减产之后,再无第二个核心城市,各种资源大都于集中于省会,单核依赖哈尔滨发展(占比超过40%),这种没有省内竞争和相互拉动的发展模式非常不健康,中国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省份都是双核,甚至多核的发展模式。吉林省多年来保持全国2%左右的经济占比,但是缺人的已成为吉林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吉林省是全国宜居省份中人口最少的,只有2700万人。虽然不能以“人口决定论”武断论之,但和吉林省面积相仿的河北省人口达到7500万人,经济是吉林省的两倍。辽宁省坐拥东北地区最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贸易优势、政治优势和枢纽优势,还有大连这样的贸易城市与省会沈阳形成双核驱动,堪比成都与重庆形成的双核互动。但是先天的禀赋和辉煌的过往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辽老大一直坐在功劳簿上,没有卸下,也没有放下。

二、双创破解东北困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国家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几年时间,振兴的效果总是落后于预期。东北问题有自身极强的特殊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输血式振兴已经被证明效果不佳。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从历史的、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分析东北目前的问题,找出主要矛盾,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振兴策略。

作者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系统内部活力不足导致的熵增与系统封闭性强导致的外部能量输入无法有效去熵之间的矛盾(熵:体系的混乱程度)。在输血(外部能量输入)已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大众创新创业带来内生活力将是目前东北减熵振兴最有效的破局方式。

第一,要服解药而不是输血。

东北经济得的是慢性病而不是急症,内伤重于外伤。按照目前东北的政商环境和自上而下的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输血疗法最终有效配置的比例很低,不会长期有效的促进整体发展,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熵增)。东北各省最急需的是中央给予特殊政策,构建开放融通的创新创业生态,松绑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逐步恢复东北的自我造血功能,让好项目能够在本地转化、产业化,而不是再把仅剩人才和项目对口合作到经济发达省份去。

第二,要为封闭系统打开出入口。

振兴东北关注的重点不应仅放在人口的负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现象层面上进行战术调整,更应该从国际博弈的角度出发在大的战略层面上进行布局。试想如果抓住当前北朝鲜形势逆转时机,大力开采油页岩(松原),构建东西走向的经济走廊,南北双线通往关内的高铁贯通,东北的发展局面必将打开。而一旦重大的发展机遇出现,东北人的创新创业热情就会被点燃。

第三,要通过双创再塑东北的营商文化。

东北问题的表象在经济,深层次原因在人,根源在利益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东北双创也可以说民营经济不活跃的症结在于:“不敢创—黑白两道的盘剥;不会创--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创--体制束缚;不想创--创业文化匮乏”。要建立起创业创新者的避风港和象牙塔,要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要广泛散播正确导向的双创文化,要激励大众创新创业,树立典型,才能恢复自信,找到新的发展路径。高度重视、全面铺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不失为快速有效的解决之策。

第四,要将双创作为铁锈城市除锈的重要手段。

双创对于城市的转型在东北已有现实案例。穷则变,变则通!吉林省辽源市在煤矿资源枯竭后一度登记失业率超过20%,他们抓住浙江诸暨关停袜业企业的机遇,采取“先予后取、先赔后赚”的发展理念,先后吸引和孵化全国181所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在辽源创业就业,目前各类袜业创业企业超过800户,年产值超过70亿元,安置就业人数超过4万余人,贡献了辽源市1/8的GDP,成功带动辽源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辽源这种通过双创刺激转型的模式在东北众多的铁锈城市中具备复制的可能性。

第五,要权变的实施双创战略。

前文分析过东北地区面临的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东北三省各自的情况也不同,核心城市和地级城市情况差异更大,因此推动双创的手段中也不能千篇一律,既要学习经济发达省份做法的有效做法,也要在基于自身禀赋特点和优势。要在科教资源密集的核心城市通过双创促进产学研融通,就要研究为何中科院最大的长春光机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项目在经济发达省份就能够实现转化;要在国企密集的大中型城市通过双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就要研究像一汽这样的央企与周边众多配套小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要在三四线城市通过双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研究像通化这样的铁锈城市如何实现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5%。           

来源:创头条 查看原文
点赞0
收藏16
水草
水草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