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好多的创业孵化器里突然多了一种“体制内”的味道,难道孵化器不应该是去帮助创业者去完成天马行空的创业想法的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好多的创业孵化器里突然多了一种“体制内”的味道,难道孵化器不应该是去帮助创业者去完成天马行空的创业想法的吗?
据不完全统计,在从2015年开始至今,遍地而起的所谓的创业孵化器已经达到上百家,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创业大街”这种集群性的组织。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创业者,投资人,创业,路演活动,纷纷犹如唱戏般在各家的创业咖啡馆中纷纷上演,可谓是好不热闹。不过,在这犹如盛世的创业氛围之下,有多少残酷的事情是我们这些创业者不知道的呢?
对于创业者而言,孵化器与创业咖啡是孕育创业梦想的地方,可是好多的孵化器自己的生存都面临着问题。目前的创业孵化器主要收入来源有如下几个(在这里笔者不太想谈所谓的盈利问题,因为笔者一致认为盈利的前提是收入的来源):
1、政府的补贴,或者去配合政府的政绩去做一些面子工程的活动,提高政府政绩的同时也为孵化器带来收入,简单点来说就是包政府的活儿来干,不过政府砍价的事儿也是屡见不鲜。
2、日常咖啡馆的经营性收入,其中包含咖啡饮料餐食的售卖,以及活动场地的租赁,但是至少目前为止这些收入不足以支撑孵化器甚至咖啡馆本身的运营。
3、对于创业服务项目收费,包括技术支持和品牌推广支持,可是有多少创业团队能够有能力或者有意愿支付这些费用呢?
4、就是所投资的明星项目的长期回报,不过这种回报的周期实在是很长,很有可能在见到项目回报之前孵化器就先死掉了,这都是有可能去发生的事情。
综上所述,创业者的日子不好过,孵化器的日子也没比创业者的日子好过到哪里去。就像在一篇报道里看到过对国内某知名孵化器负责人的采访:“如果对现在的孵化器的经营状况找一个合适的比喻的话,那就是咖啡凉了”。
其实所谓的资本寒冬是一件好事,因为越是所谓的寒冬就越能把不适合创业的项目和来凑热闹的创业孵化器筛选掉。所以,无论对于是创业者还是孵化器而言都在寻找一条生存或者是尽快盈利的出路。有的孵化器想要前期以免费的形式聚拢人气,招募大量的创业者入驻。或者是为了拿政府的补贴,或是为了后期对创业项目的服务收费。且不说政府所谓的补贴只是九牛一毛,好多的创业者在享受习惯了孵化器提供的免费服务之后,突然收费了就会让这些吃惯了白食的创业者产生一种心里抵触感。就像饿了么和滴滴最初在补贴大战的时候中间偶尔停下了补贴消费者立即不买账一样。现在滴滴已经形成了垄断地位之后才敢去和消费者要价格。
可是对于孵化器呢?你敢跟我收费?那我就去别的孵化器,反正免费的那么多,我干嘛要一定选你。以此循环,孵化器入驻量越少,拿政府的补贴就越困难。
还有一种孵化器获得收入的来源就是除了拿政府对于孵化器硬指标的补贴以外,就是和政府和合作去“包政府的活儿干”。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现在中央政府“双创”的指令下,各地政府会做一些面子工程提升自己在“双创”这件事情上的政绩。然后这些活儿的承接方往往都是一些地方里比较有名的孵化器,这些孵化器和政府合作一起去搞这些活动,一方面替政府撑面子,一方面自己也获得收入。
这一切看起来很美,可是在实际上很多孵化器也是有苦说不出,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在这个事情上政府和孵化器是属于甲乙方的关系。所有的乙方的应该明白和甲方之间是如何相爱相杀的。因为某些政治原因,政府的每年的预算是越来越少,可是政府的要求却是越来越多。没办法,政绩吗。什么,你嫌少不干?那我就去找地产公司去,估计好多的地产公司巴不得干完这一票就自动转成了孵化器了。
可能是长年和政府打交道的原因,很多的孵化器现在的“体制内”的味道特别浓,这些所谓的体制内味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个孵化器里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这里的所谈的人员配置指不是来的创业者,而是孵化器本身的人员配置。据笔者了解,很多的孵化器里少则7-10人,多则20人以上。我想问的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笔者所了解的一家孵化器里人员构成大致分为以下两部分:运营孵化与创业文化推广,运营孵化部专门负责寻找创业项目,和寻找好创业项目进行沟通,以及办理投资孵化项目的入驻事宜。而创业文化推广则负责每年策划执行政府的项目,以及…说实话我不知道后期应该咋说了,因为下半年忙的是年会,对没错,是年会。
有一个现象我不知道各位看官听没听说过,那就是和政府打的关系越多孵化器,里面的“关系户”越来越多。没错,关系户。就像过去的国企那样,一个政府领导要给自己家孩子安排一个工作,跟国企那边打个招呼就给自己的孩子安排进去了,而这些“关系户”安排进来往往会给放到看项目的岗位上,美其名曰“项目经理”。而这些“项目经理”平均的月薪不会超过三千,而且基本没什么升值加薪的可能性。
试问,孵化器让一些养尊处优没有丝毫商业逻辑的孩子去和商业经验刷他们一圈的创业者打交道,这个事儿是不是挺搞笑的
2、一个萝卜一个坑,孵化器里不是一个正常的职场。
我相信,上面我所的事情有的时候并不是各位老板想做的,有的时候只是现实所迫。不过,我奉劝一些想要来孵化器里甚至不拿工资锻炼自己的小朋友来说,请三思而后行。因为成本过大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孵化器里的人员配置基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态,就是在孵化器里工作,基本上就告别了正常的升值加薪。你只需要干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和其他部门去协调好就可以。好像这就是一个大机器里的“螺丝钉”的状态,可是这里还轻易涨不了工资。
不过孵化器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里是一个横向发展的地方,只要你有心,会利用资源。干几年之后出去创业是有可能的。
3、被行政导向了的孵化器
其实有的时候怨不得好的项目都去了北上广,因为这里的孵化器真的帮不上他们什么,因为各地的孵化器在选项目的时候都在被行政导向的。
笔者身处东北,发现一个问题。东北基本出不了什么好文创类项目,因为东北目前还是以科技驱动生产力的基础调性为主,暂时还谈不到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东北的孵化器在找的依然就是政府要找的项目,这其中就放过了很多的好的项目,所以很多好的项目全部跑到了北上广,而北方的创业之路依然在摸索之中。
都说眼下创业难,但是孵化器的日子也不好过。眼见大批的孵化器兴起,眼见大批的孵化器倒下。我相信,目前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孵化器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创业公司,有时候很多事情只是权益之际。不过我还是想给孵化器接下来的发展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1、内部人员配置上,少用没有商业经验和商业逻辑的“关系户”。多去寻找一些暂时失败的创业者,让他们来项目经理。用四个人的工资去聘用三个人,而不是用一个人的工资去聘用两个人。后期进行“聚合,裂变”的形态,人,等待时机成熟,让他们重新创业。
2、不要过于依赖政府,逐渐市场化。尽量避免做公益,将入驻的门槛提高。笔者听过一个笑话: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启示就是:当提供免费服务让客户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服务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所以,适当的收费能够筛选出那些不适合创业的,而找到属于我们真正的目标人群,毕竟,创业者对于孵化器而言和客户没什么区别。
本文为投稿文章,作者止语 ,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投稿邮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
雪山会
雪山会,是一个分享赚钱路子和实战案例的互助商会。如果想在人生路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朋友,欢迎加入。添加管理员qq微信:445178978。微信公众号:雪山会。